有道深浅在研思,你我勤学促成长
——三语教学比武总结
湖北省天门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朱文芬
有道深浅在研思,你我勤学促成长。最美春日里,教学比武意正浓。在全面落实语文大课改改革的推进之际,在教务处、教科室的安排部署下,我们组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教学比武活动。从4月11日开始,本组的王景楠老师的课堂拉开了此次教学比武的序幕。此后的每天,都可以看到老师们精心准备,用心备课,课下积极讨论的身影,可谓课下做足了功夫。
在大家的努力下,呈现的课堂的确比之前的磨课进步明显,不仅仅是老师的变化,更有学生的表现也是着实让我们惊讶。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自然流畅的课堂节奏,生动活泼的课堂展学,学生的补充发言精彩,生生互动的场面,俨然将课堂打造成为了“辩论”赛场,可谓“节节皆有亮点,堂堂均有突破”。
在此次教学比武课上,每一位老师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亮点。王景楠老师的课堂感染力,清晰的教学设计,为后面的上课老师打开了思路;胡天云老师支架设计符合学生学情,在支架中渗透了学生学法指导;谢亚琴老师通过多种形式将学生拉进文本;贺寒骁老师的课堂教师完全放手,打造学生“试能场”,以闯关游戏环节,环环相扣,教学方式新颖有趣,富有童趣,课堂参与度高;万丰伟老师、严盼丽老师课堂精讲点拨细致,突出重难点;王水英老师课堂板书设计新颖别致、契合文本;李莎莎老师课堂注重教学细节,注重方法引导,王志慧老师课堂激情满满,课堂注重对学生的鼓励......
在大家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美丽火烧云形状的板书、创意满满的云霞卡片上满载着孩子们心目中想象的火烧云的形状,我看到了薯条评价、以攀岩比赛评价,还有课堂上展学学生大多数都能有针对性的点评,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305班和313班的展学点评的那两名学生,不仅自己能仔细倾听,还能对补充学生的提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这些都看出了大家背后训练的用心。透过大家的课堂,我们看到了太多的亮点,当然也应该反思更多的不足,通过这次教学比武,反思自己这一次比武来的总结与反思。
我们都知道,课改真正需要看到的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学生的倾听与记笔记的习惯培养、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是否会迁移运用。
下面我就具体说说本次教学比武中的问题:
1.导入的概念大家要明确清晰。一堂课的导入可以说非常重要,导入做得好,可以为学生更好地创设一种教学情境,把学生很快的带入文本之中。导入形式也是根据大家的教学风格来设定。《火烧云》这一课,很多老师的导入都值得学习,视频导入、小诗导入、谈话导入、闯关形式导入都是很好的,但是导入形式只能选一种,导入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要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有的老师选择以图片导入,又进行了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显得拖沓。同时教学设计上的导入环节内容要清晰,不宜采用复习导入。
2.导学支架设计中的教学重难点的渗透。
导学支架的设计要明确体现重难点,也就是对《火烧云》一文中,课文的重难点是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心情。那么在导学课上,我们就该先让学生弄清楚火烧云是什么,再联系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对火烧云的了解。导学课可以出示火烧云的成因的视频,生活中火烧云的图片,借助第一自然段来理解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在地面上景物的变化初步了解火烧云。大家在第一自然段的设计中有重点解读“紫檀色”,我觉得这个内容只需要学生一句带过,不必进行补充与深究。
在关于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方面的解读时,他们分别在课文第3自然段,形状的变化在第4-6自然段,我们在设计支架的时候的内容应该有针对性的展开,展开是大家是设计问题是要有一定的梯度与层次,而不是每一句话都设计同一个问题。比如:读完这一句,你看到什么颜色的火烧云?接下来就可以问:看到这样的火烧云,你的眼前浮现出了什么画面呢?最后再想象一下,如果你自己身处火烧云的笼罩之下,还可能看到什么颜色的火烧云呢?而不是单一的一直在问颜色。
合学不深入,小组长要加强培训。
通过一轮轮磨课,学生展学表现这个学期变化还是很大的,每个班都出现了优秀的代言人,展学学生的优秀我们都看到眼里,但是除了展学学生,其他学生的培训我们是做得不够的,这次课堂上,同学们的坐姿,发言规范、倾听方面做得较好,只是谈论不够深入。支架上满满当当,补充几乎没有,有的小组组员没有倾听其他组员的问题,然后就开始了自己的问题。自顾自的在读自己的内容。
我看到的小组的问题:2班小组合学时由一名学生说了所有的内容,然后问组员:大家有补充的吗?还有谁为我进行补充?10班学生语速过快,组员没有听清楚问题,自己自顾自的在汇报。4班学生声音洪亮,但是有的学生几乎在吼,声音一直大反而影响了合学效果;其他班级小组合学声音过小;对于组员提出的问题组长无法做出判断,合学效果不理想。12班学生的发言、补充发言还是不够精炼简洁。总的来说,在规范性方面,3班、11班、13班是做的较好的。
合学要求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有组员依次进行汇报自己的自学成果,根据老师支架上的内容,按照差、中、好的等级安排组员依次进行汇报。差的学生他的表达能力相对差一些,所以由他读句子,带上他的解读来进行,后面的组员依次进行补充和汇报,组长直接进行补充,或者组内同学解答不了的疑问做好记录。
部分班级主持人发言声音小,直接就是“这个问题谁来回答?” “还有谁来为我补充呢?” 等等这样的话语,瞬间没有了小组合学的氛围。我们要求的是小组长在合学开始前分配好问题,汇报开始时依次进行汇报,优秀的同学进行补充,先要做好组内分工。
组内每个同学发言时还在自我介绍,小组内是不要自我介绍的,都已经是相互认识了的,直接补充就好。
3.展学环节不够规范,如何有效质疑。
展学环节是要求学生对照自己的支架在全班进行文本解读的展示,老师需要同步出示解读的文本内容在PPT上,这一次课上有的老师没有同步出示,有的老师则是一大篇密密麻麻的文本段落放在PPT里,听课老师根本看不清上面的内容,只是要注意的细节之处。学生展学时读课文句子的语气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因为朗读也是一种理解的方式,所以要求展学的学生读句子进行解读,而不是直接回答问题,请大家注意规范。另外读句子解读还有一个原因是可以方便在倾听的同时,思考汇报的学生解读文本内容是否合理留出时间空隙。
质疑的有效性。学生在质疑与文本重点无关的问题是,老师可以巧妙地、及时地介入。但这次学生质疑的问题很有意义时,大家在解答的时候就不够准确,比如:在解读“烧”字时,学生问是否可以改为“飘”字,老师回答是“飘”字体现不出火烧云的动态美,为何同为动词却体现不出呢,经过讨论,我们明白了“烧”字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美,更是体现火烧云的火势很猛的状态。“一直”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要加上这句话,可以去掉吗?”补充的问题,其实可以引导学生解读“一直”说明了什么?读完这一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类似于这样的问题,都可以看出大家对于文本的深入解读。
教学环节要适当舍弃,给课堂更多有效时间。
由于学生补充过多,教师未能及时介入,造成当堂内容未能完成;教师精讲点拨环节学生已经解决的问题还在重复讲,用时过长,所以导致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教学设计“依渔而练”部分未能完成,这是一大遗憾。
我们要在今后的课堂中,不断优化我们的导学设计,结合学生的学情,真正地帮助他们学习。希望我们继续努力,期待在今天的深入研讨之后,大家都能够看到自己的问题,以待更好地改进,心之所向,素履而往,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