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台竞技秀风采,百般红紫争芳菲 ----二年级语文组教学比武总结

2022-05-08 17:04

同台竞技秀风采,百般红紫争芳菲

----二年级语文组教学比武总结

天门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胡娟娟

春花已开,绚烂美好。二年级语文组的同课异构教学比武在这生机盎然的人间四月天如期举行。

本次教学比武的课文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我是一只小虫子》。这篇课文是以“童心”为主题的第四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自述性散文。文章从小虫子的视角描述了小虫子生活中的苦与乐,表达了“我”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看到了一只快乐的小虫子。全文共7个自然段,课文结构清晰,可分为当一只小虫子“不好”和“真不错”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小伙伴的感受写觉得不好的理由;第二部分是写当一只小虫子还不错的感受。两部分都是先概括地说再具体地说,段落之间联系紧密。最后以“我喜欢当一只小虫子”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比武课的课题确定以后,各位老师就开始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的资料,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想象,设计适合本班学生的导学支架,使用具有自己特色、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这次教学比武,充分体现了老师们教学观念的转变,紧跟课改步伐。教学目标明确,教材处理科学,学生的展示方法灵活多样,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师生关系平等和谐,教师注重与学生平等、真诚地交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登场的是205班的贺吕洁老师。贺老师在课堂上总是那么精神饱满,激情四射,这样的教学状态也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206班伍小辉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同学们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每个同学都能够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发言补充也比较踊跃。老师的语速适中,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

204班李佳悦老师教态自然大方,声音甜美,过渡语流畅,思路清晰。学生的学习习惯 也很好,在小组合学时,一个学生问题回答得不够完整,另一个同学补充后,这个同学马上拿起铅笔在支架上进行补充。这种好的方法值得其他同学和其他班级学习。

207班的邵翠玉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环节衔接紧凑、层次清晰。能深刻地理解教材,引导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210班贺宝洁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一直是一个亮点,学生的坐姿、站姿、举手发言的姿势都是那么标准统一,发言时也是中气十足,自信满满。

208班董美佳老师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当一名小学生苦与乐,同学们表达得特别真实,董老师趁机引导学生要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01班邱欢老师的导入很新颖,让学生根据叫声猜猜是什么动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的一些小道具也花了不少心思,可以看出对这次比武是非常重视的。

202班刘梦雅老师班的展学课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得知得智环节,同学们对这一课所学知识的总结非常完整,既总结了从文本中学到的知识,又有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还结合生活实际谈了自己的感受。

209班赵梦颖老师是最后一个登场的。她吸收了前面一些老师的经验,导学支架和教案设计得更加细致、具体。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氛围和谐,过程充满童趣,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本次教学比武的课堂上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了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轻松尽情地交流,大胆地展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能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多样激励的方法完成一节课的教学。

比赛中,老师们大多能紧扣教材,努力落实课文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通过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课堂,朴实无华,真实自然。

本次教学比武中虽然有精彩的表现,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少数老师的支架设计不够细致,提出的问题句子不通顺,如提问“当一只小虫子哪些不好的地方?”这句话明显不通顺,学生也照着在提问。有的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出现了偏差,如课文第四段的第一句话是“早上醒来,我在摇摇晃晃的草叶上伸懒腰”老师的提问是“小虫子摇摇晃晃地在草叶上干什么?”这些不细致的地方会对学生造成误导。

要指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二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在回答问题时很多同学只会把“什么”或“怎么样”改成答案,但有些句子这样回答是不通顺的。比如“小虫子蹦进深水里会有什么表现?”这个问题,几个同学回答“会有逃走的表现”“会有难受的表现”等,这样的回答结束后老师应指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最后的得知得智环节,老师的提问是“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有的学生回答“学了这篇课文我收获了这是一只乐观的小虫子”等等,这都是老师及时介入进行指导的地方。还有个别班级学生的发言又回到了起点,采用了自问自答的方式,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也是先把问题读一遍再回答,浪费了不少时间,导致课堂上没有按时完成展学任务。

老师的课堂组织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上学生发言有错误的地方老师没能及时纠正,要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进行预设,这样才会应变自如。

精讲点拨和得知得智环节流于形式。有的老师只在教案上显示了精讲点拨这个环节,没有写具体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点拨的什么内容没有听出来,有的直接把精讲点拨和梳理文本合二为一。得知得智环节有的学生仅就课文表面的内容说了几点收获,学到的方法和明白了什么道理等只字未提,老师也没有进行提醒该补充哪些内容,这显然是不完整的。

薄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课改的推行让学生的思维越来越灵活,在课堂上的表现也越来越积极。这就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课堂应变能力。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我们要多学习新课程理论,多看一些名师的教案和教学视频,要走理论加实践的道路,要让新课程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要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做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忠实践行者。

洒一路汗水,品一路成长。相信通过这次思维和灵魂的碰撞,老师们定会不断地反思与钻研,在互助共进的良好氛围中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