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台竞技秀风采,百般红紫争芳菲
----二年级语文组教学比武总结
天门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胡娟娟
春花已开,绚烂美好。二年级语文组的同课异构教学比武在这生机盎然的人间四月天如期举行。
本次教学比武的课文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我是一只小虫子》。这篇课文是以“童心”为主题的第四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自述性散文。文章从小虫子的视角描述了小虫子生活中的苦与乐,表达了“我”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看到了一只快乐的小虫子。全文共7个自然段,课文结构清晰,可分为当一只小虫子“不好”和“真不错”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小伙伴的感受写觉得不好的理由;第二部分是写当一只小虫子还不错的感受。两部分都是先概括地说再具体地说,段落之间联系紧密。最后以“我喜欢当一只小虫子”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比武课的课题确定以后,各位老师就开始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的资料,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想象,设计适合本班学生的导学支架,使用具有自己特色、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这次教学比武,充分体现了老师们教学观念的转变,紧跟课改步伐。教学目标明确,教材处理科学,学生的展示方法灵活多样,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师生关系平等和谐,教师注重与学生平等、真诚地交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登场的是205班的贺吕洁老师。贺老师在课堂上总是那么精神饱满,激情四射,这样的教学状态也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206班伍小辉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同学们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每个同学都能够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发言补充也比较踊跃。老师的语速适中,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
204班李佳悦老师教态自然大方,声音甜美,过渡语流畅,思路清晰。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很好,在小组合学时,一个学生问题回答得不够完整,另一个同学补充后,这个同学马上拿起铅笔在支架上进行补充。这种好的方法值得其他同学和其他班级学习。
207班的邵翠玉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环节衔接紧凑、层次清晰。能深刻地理解教材,引导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210班贺宝洁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一直是一个亮点,学生的坐姿、站姿、举手发言的姿势都是那么标准统一,发言时也是中气十足,自信满满。
208班董美佳老师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当一名小学生苦与乐,同学们表达得特别真实,董老师趁机引导学生要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01班邱欢老师的导入很新颖,让学生根据叫声猜猜是什么动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的一些小道具也花了不少心思,可以看出对这次比武是非常重视的。
202班刘梦雅老师班的展学课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得知得智环节,同学们对这一课所学知识的总结非常完整,既总结了从文本中学到的知识,又有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还结合生活实际谈了自己的感受。
209班赵梦颖老师是最后一个登场的。她吸收了前面一些老师的经验,导学支架和教案设计得更加细致、具体。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氛围和谐,过程充满童趣,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本次教学比武的课堂上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了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轻松尽情地交流,大胆地展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能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多样激励的方法完成一节课的教学。
比赛中,老师们大多能紧扣教材,努力落实课文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通过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课堂,朴实无华,真实自然。
本次教学比武中虽然有精彩的表现,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少数老师的支架设计不够细致,提出的问题句子不通顺,如提问“当一只小虫子哪些不好的地方?”这句话明显不通顺,学生也照着在提问。有的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出现了偏差,如课文第四段的第一句话是“早上醒来,我在摇摇晃晃的草叶上伸懒腰”老师的提问是“小虫子摇摇晃晃地在草叶上干什么?”这些不细致的地方会对学生造成误导。
要指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二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在回答问题时很多同学只会把“什么”或“怎么样”改成答案,但有些句子这样回答是不通顺的。比如“小虫子蹦进深水里会有什么表现?”这个问题,几个同学回答“会有逃走的表现”“会有难受的表现”等,这样的回答结束后老师应指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最后的得知得智环节,老师的提问是“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有的学生回答“学了这篇课文我收获了这是一只乐观的小虫子”等等,这都是老师及时介入进行指导的地方。还有个别班级学生的发言又回到了起点,采用了自问自答的方式,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也是先把问题读一遍再回答,浪费了不少时间,导致课堂上没有按时完成展学任务。
老师的课堂组织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上学生发言有错误的地方老师没能及时纠正,要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进行预设,这样才会应变自如。
精讲点拨和得知得智环节流于形式。有的老师只在教案上显示了精讲点拨这个环节,没有写具体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点拨的什么内容没有听出来,有的直接把精讲点拨和梳理文本合二为一。得知得智环节有的学生仅就课文表面的内容说了几点收获,学到的方法和明白了什么道理等只字未提,老师也没有进行提醒该补充哪些内容,这显然是不完整的。
薄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课改的推行让学生的思维越来越灵活,在课堂上的表现也越来越积极。这就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课堂应变能力。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我们要多学习新课程理论,多看一些名师的教案和教学视频,要走理论加实践的道路,要让新课程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要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做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忠实践行者。
洒一路汗水,品一路成长。相信通过这次思维和灵魂的碰撞,老师们定会不断地反思与钻研,在互助共进的良好氛围中实现质的飞跃。
在比赛中提升 在历练中成长
—— 一年级语文教学比武总结
湖北省天门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金丹
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教学比武。老师们将不同的教学设计付诸实践,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参照和比较,引发老师们智慧的碰撞,取长补短,最终提升教学教研效果。
我们经历过三月精心磨课,迎来了四月的教学比武。它就像天街的一场小雨滋润着课改之花。我们一年级“同课异构”教学比武选择的是以“伙伴”为主题的第三单元首篇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按照抽签的方式决定了老师们课堂展示的顺序。
110班张子怡老师课堂上组织有序,学生能抓住重点词语解读文本,且参与度高。104班汪群老师的课堂氛围活跃,师生清晰饱满,评价及时。108班郑莎老师课堂把控能力强,教学环节层次清晰,学生大方积极,语言表达能力强。107班冉娱老师能引导学生准确解读教材,所以学生展示内容有厚度,老师应变能力强,评价及时。
102班谭淑娟老师课堂民主,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展示的学生大方自信,交流自如。103班田婵波老师课堂语言简介明了,导入干脆,直奔主题,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表演生动形象,即读出了主人公的对话,又梳理了文本。109班覃春秀老师教学环节清晰,课堂评价具体,有指导性。学生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展示时大方自信,声音响亮。105班汪宇洁老师教学环节紧凑,合学组织有序,学生参与度高,且表达能力强。106班石双双老师请学生补充画图导入新颖,学生在画的过程中发现了小公鸡与小鸭子不同的地方,明白了他们有各自的特长,为理解“互相帮助”的意义埋下伏笔。
老师们不光用心备课、导学,听课也能准时进课堂,做好记录,及时公正地评课。既有教学上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上的收获,又看到了老师和学生的进步。
一、小组合学的形式更高效了。
小组合学以哪种形式更高效?这个问题在三月磨课星光论坛探讨后,这次比武课上老师们进行了尝试,合学内容与要求都十分明确,组员都能在组长的组织下有序合学,不需要提醒站姿,音量了,且展示的内容较完整。大多数班级的合学都控制在十分钟左右。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展示欲望更强了。
合学时,每个班的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而且需要在组长的帮助下才能展示的同学少之又少。选择哪个小组展示时,每个学生都十分期待。获得展示资格的小组,成员会异常开心,并为本组加油。
从这两个方面就能看出学生集体荣誉感强。学习积极性就更高了,有了自信,展示欲望更强了。
三、开始重视评价了。
这次教学比武课合学结束后有104班、108班、107班、103班、109班进行了优秀小组的评价,且大多都十分具体,且有指导性。比如:先出示图片,对照图片评价,XX组同学合学时站姿端正,倾听认真,都用手指着同学展示的地方;XX组同学合学结束回到座位上等待时看着课本,回顾梳理刚才展示的内容。有的是生生互评,有的是师生共评。我相信以后的课堂上会有更多形式的评价,有更丰富的评价语言,有更具目的性的评价。
四、老师的课堂组织与把控能力更强了。
在大语文课堂改革的课堂上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有很多表现是老师无法预设的,尤其是低段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活跃,但语言组织能力不强,这就要求老师有足够的临场应变能力。107班学生在展示时,学生说:“‘急得直哭’的意思是很着急。”冉老师马上提醒学生正确的表达方式。110班的学生在张子怡老师的组织下能坐姿端正,认真倾听,再积极补充。106班学生说到小鸭子的特点时,说:“小鸭子在海里捉鱼时能倒立。”石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在哪里看到的,让学生自己明白小鸭子是在水里而不是在海里。小鸭子倒立不是在玩,而是在捉鱼或捉虫。
我们要有一双慧眼,不光能看见亮点,潜藏的问题也要能及时发现。教学比武总结会上,老师们各抒己见,不管是个别问题还是集体问题,都一起重视,及时研讨改进措施。
一、重视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课堂上回答问题,小组合学时发言等等都需要预先多思考,选择好词汇,组织好内容,才能把话说得完整连贯。对于一年级学生这方面还是需要反复练习,耐心示范的。比如:“还有没有要为我进行补充的。”“我要为你补充”这样的规范语在全班展示时经常能听到,但展示与补充都不是为哪一个人,而是全班同学学习成果的交流。再比如:有的班级学生在说到小鸭子的脚趾特点时,说:“小鸭子的脚是分开的。”准确地说应该是“脚趾是分开的。”106班的学生就说得很准确。还有“吃得很欢”意思是开心的心情。
还有学生在展示时不知道什么时候用“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时候用“这个词表示...”这就是导学支架的问题,老师在导学时如何提问,学生就如何回答。展学时有问题还需提醒,修正。
我们还可以提高学生识字能力与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寻找语感;生活中家长和老师要多让学生交流,创造实践的机会;发现不会表达或表达不准确时,耐心示范。
二、导入和部分环节不宜花哨。
展示课不是上新课。有的视频讲故事导入,有的听音乐导入感觉像是新课导入。田婵波老师的导入就十分干脆:“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小公鸡和小鸭子出去玩的故事,这一节课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读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与收获。”石老师的导入紧扣文本解读,请学生边补充画图边解说导入,新颖有特色。
很多班级设计了学生演一演环节,可以配音乐,但不适合配视频。每个视频或音频的插入都要有明确的设计意图,干扰到学生的展示与倾听就不好了。
三、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解读,或逐字逐句解读。
有一个班几乎所有学生都是:“从这一段中我知道了...”具体怎么知道的,从哪里知道的无从说起。这样笼统地表达不适合学习方法的积累。还是应该引导学生读哪个词,就展示哪个词,想要展示哪个句子就读哪一句,学会说:“从这个词我知道了什么。”“从这句话我知道了什么。”
四、文本解读要准确,要丰富,要深刻,要符合学生年级特点。
本次文本解读鲜少有独特的。老师在导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大胆说出不同的感受。每一节课上老师们都引导学生说出了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嘴巴和脚趾的不同,仅仅只是为了明白小公鸡会捉虫,小鸭子会游泳的特点吗?106班石老师就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可以用自己的优点去帮助别人,你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偷偷地”很多老师是用“暗暗地”来解释的,是否合适?对于低年级学生“偷偷地”比“暗暗地”是不是更好理解呢?从这个词看出小公鸡很调皮。怎么调皮呢?只有两个班展示时说出了“不听小鸭子的劝告”或“在小鸭子不知道的情况下下水”。所以当有学生说出一个答案时其余学生不能急于做笔记,可以再想一想,说出文字背后的意思。
第三自然段中的两个“也”适合一起解读吗?几个班级学生展示时都是说:“这两个‘也’表示前面和后面做的事情是一样的。”这样的解释过于笼统。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第一个“也”是小公鸡也要去捉鱼,第二个“也”是小公鸡也下了水。在解读时还是细化些好。
五、精讲内容和目的要明确。
这次精讲内容都是课后习题的两句话对比感悟,但有的是在解释“偷偷地”与“飞快地”状态是怎样的,还进行了表演,可这并不是目的,所以精讲没有抓住重点。重点应该是加上这样的词语后句子变得更具体更生动了。
花径里,虽是一番风雨,却也绿意渐浓。教学比武时老师们心中藏着一股谁也不服输的劲,但上完课的老师还是会分享一些心得,交流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后面上课的老师能有更好的展示与突破。有这样一群不吝分享,同舟共济的人,何愁求索之道远兮。